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旅行、运输、建筑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遭受沉重打击,但数字贸易等新兴服务贸易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成为服务贸易领域新的增长点。
数字贸易是互联网经济、数字技术与现代贸易相融合的新型贸易模式。9月5日,在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召开的“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讨论热烈。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贸易这一新的贸易形态。目前,全球服务贸易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实现数字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35.8万亿元,占GDP总量达到了36.2%,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电子贸易。
数字贸易不同于电子商务,是采用数字技术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并通过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以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交付为特征的贸易新形态。
从具体的领域看,数字贸易包括软件、社交媒体、搜索引擎、通讯;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服务,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学习、数字出版等数字内容服务;以及通过数字实现交付的服务外包等三大类内容。
“数字贸易能够通过数据流动加强产业间的知识和技术要素的共享,引领各产业协同融合,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论坛上表示,“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数字办公、数字医疗、数字政务、数字教育和数字娱乐等领域对保障民众生产生活、防范疫情传播扩散、加强全球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中国数字贸易进出口的规模达到了203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6%,同比增长了6.7%。
“未来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贸易,将成为推动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资深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表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国际贸易领域,在提升贸易效率、优化贸易流程、降低贸易成本、催生新兴产业等发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贸易扩张将带来巨大效益,同时也需要国际合作来帮助各国确保数字贸易继续成为包容性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全球信任与合作是数字贸易基石”。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认为在构建数字治理体系上,应推动多边合作。
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看来,中国要跟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合作,打造一个数字贸易乃至数字经济发展的共同准则。虽然李稻葵认为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他坚信合作是各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想要成功的实现国际合作,我们需要在平台、算法以及制定相关规则等方面加强透明度”。此外,他还指出,数字贸易的发展还面临税收、数字巨头的垄断、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难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风险,数字贸易的潜力就得不到充分发挥。